盘点2013年各行业品牌的发展
发布时间:2014/3/8 17:50:25在过去的2013年,天猫稳居电商第一;优衣库打败ZARA、H&M位居快时尚第一;麦当劳肯德基竞争激烈;星巴克屡屡蝉联;如家,香格里拉占据酒店业重要位置;而宜家依旧遥遥领先在家居类。市场竞争如此激烈,你知道多少内幕,授权中国为您带来最全面的信息分析报告。
亚马逊中国排第三,在公司人心目中的美誉度比它的实际销量排名要好。而苏宁易购的美誉度依然比它按销售计算的市场份额要坏。易迅是上升最明显的一家,在被腾讯收购后,这家原本只做上海周边的电商,现在已经拓展到全国。显露出明显颓势的则是当当,这家公司的业务全面受到京东等对手的侵蚀,李国庆过去一年也不愿再砸钱维持份额,虽然依然排第五,但首选它的公司人数量比去年下降了接近一半。
以“黄金饰品”深入人心的周大福的地位得到了凸显,每年新增200家店铺的高速扩张以及强化电商渠道合作都为周大福带来更多的公司人消费者。Tiffany和Cartier这两家高端珠宝品牌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相比于过去以“婚庆”为主的消费动机,越来越多的年轻消费者以“自我奖励”作为购买珠宝的理由,在这方面拥有品牌营销能力和消费者认同感的Tiffany和Cartier符合了他们的需求。
几乎所有奢侈品牌最近都在谈论的话题是,中国人购买奢侈品的炫耀目的开始减弱,大家更关注品味和个性化的消费需求。这就不难解释,在今年的调查中,爱马仕、Chanel这些看起来更“低调奢华”的品牌已经超越了公司人对Gucci的喜爱度,并与LV旗鼓相当。那些缀满Logo的奢侈品大牌们已经意识到了危机,今年LV、Gucci相继推出了“去Logo化运动”,发布了一些没有明显品牌标识和印记的产品,但效果还不十分明显。
这是今年新增加的一项调查。作为休闲文化的经典服装,它的潮流趋势值得持续关注。Levi's在中国牛仔裤市场中无疑是绝对的老大。它是最早进入中国市场的牛仔品牌之一,也是很早就已经开始根据中国消费者的体型设计牛仔裤的公司。在三年前它还开始逐渐将新产品发布放在中国。除了牛仔品牌之外,一些综合类的时尚品牌也在牛仔服饰市场占有一定地位,比如GUESS。
李宁有少许进步,它在去年开始的一系列变革,包括更好地理解消费者需求,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的努力初见成效。不过、整个行业仍处于前期扩张过度、现在艰难去库存的尴尬境地。上半年中国动向、361度、安踏、匹克、特步、李宁等6家运动品牌存货相比2012年年底仅仅下降了8.02%,上半年六大品牌关闭门店数量合计高达2249家,平均每天关店12家。加上经济走势尚未回暖,运动品牌的好日子仍未到来。
优衣库自去年超过ZARA之后今年的地位更加巩固。过去一年里优衣库再次加快了在中国市场的门店扩张速度,门店数量几乎翻倍超过200家,成为几大快时尚品牌中门店数量最多的一个。同时它为了强调自己在面料上的优势将产品重新划分为12个品牌系列,并推出了LifeWear的概念。最晚进入中国市场的GAP逐渐从学习摸索市场阶段进入迅速扩张,排名正在上升。
随着新一代年轻消费者逐渐成为主流,彩妆市场的竞争也在不断加剧。本土品牌卡姿兰在今年的调查中上升到了第二位,足以体现大品牌并非不可撼动。另一方面,彩妆市场上还有很多日韩品牌,这几年里正在依靠灵活的销售渠道对中国市场展开强烈的攻势。尽管化妆品行业常常被评价为“卖广告多于卖产品”,但要做好“口红经济”这门生意,从对消费者的市场感知到对产品和渠道的把控能力仍然是品牌成功的关键。
欧莱雅集团和雅诗兰黛集团这两个欧美化妆品巨头仍然控制住了主流市场,旗下的几个主要品牌分别有不同程度的上升。不久前,欧莱雅收购了国内市场排名第一的面膜品牌美即,显示出它不会止于如今所取得的成绩。在全球范围内,欧莱雅也提出了新增十亿消费者的目标,而作为新兴市场的代表,中国市场又是重中之重。与很多跨国消费品公司一样,它目前也正在积极投入对二三线城市渠道的加深布局以及对电子商务渠道的重视。
经济型酒店行业在过去一年发生了不少变化,这直接体现在我们的榜单上。7天被锦江之星超越跌出了前三名,莫泰从前两年的第6跌到了第8。而桔子酒店和宜必思的份额有所上升。过去一年里,几大经济型酒店集团都开始了多品牌策略,这对其管理能力提出了不小的考验,如何在发展新业务的同时兼顾原有经济型酒店品牌的发展和创新?宜必思和桔子酒店受欢迎说明经济型酒店消费者渴望更高品质、更时尚的入住体验,并愿意为此支付合理的溢价。
高端酒店仍然是外资品牌的天下。自建物业、谨慎扩张的香格里拉连续位居榜首。希尔顿超越万豪成为第二,这同它们过去两年在中国加快布局有关。自2011年起,该集团改变策略,2015年要完成100家的市场目标。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那些最早进入中国并且扩张最快的品牌,如喜来登、洲际、皇冠假日都排名靠后,而四季酒店、丽思卡尔顿这样的顶级品牌位居前列,反映消费者越来越成熟,对于高端体验的要求也日趋挑剔,不只是“五星级”而已。
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洋快餐业绩有所下滑,麦当劳的日子相对比肯德基好过,在8月份财报中,麦当劳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地区的同店销售额下滑0.5%,而肯德基中国则下跌12%;不仅如此,消费者的选择也出现逆转,前两年都是肯德基超过麦当劳,今年麦当劳超过了肯德基,看来2012年底开始的“速成鸡”事件让肯德基至今难以平复。
星巴克毫无悬念地蝉联冠军,占比达到67.46%,几乎是排名第二的COSTA的5倍多。未来星巴克将在中国加快扩张步伐,2014财年其计划的1400家店中,将有700家位于中国和其它亚太地区,届时,中国将成为星巴克除本土之外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不过在看腻了千篇一律的绿色美人鱼标志之后,消费者们也开始渴望更多差异化的选择,漫咖啡、雕刻时光这样风格独特的小型连锁品牌成长迅速值得注意。
关店、出售、退出中国的传闻让一些外资卖场品牌今年在中国的处境格外艰难。租约到期、房价的高涨成为了不能承受之重,核心商圈也很难再找到它们的踪影。强调批发和现购自运业务的麦德龙由于自己差异化的模式在这一年中取得了快速的增长。华润万家则一直坚持多业态的经营依旧让它保持着强大的竞争力。传统卖场需要采取新模式寻找新的业绩增长点来摆脱困境。
有着明显势力范围的便利店今年纷纷都跳出了自己的安全地带,例如罗森首次尝试进入北京市场,打破了7-Eleven垄断九年的局面,而几大便利店品牌都在按照既定计划进入更多的二三线城市,似乎并没有受到经济不景气的影响。各家便利店在推出自主研发的鲜食产品上寻求差异化的竞争,并且在“便利”上更下工夫,比如全家就与亚马逊合作收货自提业务。
这是今年新增的类别。对于靠近社区的小超市来说,特色和便利可以让它们在大超市面前觅得生机。社区型超市投入成本低,形式灵活,并且服务更有针对性,而当大型超市越来越无力负担核心商圈的高租金时,像Ole、City Shop这样毛利率高并且面积小的精品超市逐渐将它们取代。社区超市会成为未来的竞争热点。
宜家和无印良品占据了超过83%的比例,公司人在家居消费方面对这两家公司的品牌概念尤为深刻,其背后的共同点是对生活方式的深入理解,基于理解提出的创造性解决方案,以及在品牌意义上尤为重要的统一的品牌形象。国内的家居零售还是停留在重渠道、轻品牌的特点上,产品思路大多是“我要卖什么”而不是“消费者需要什么”。另一方面,天猫等平台上的家居电商也快速崛起,除了价格优势之外,在品牌和生活理念的传达上也更成熟,值得关注。(文章来源:赢商网)
关健词:品牌分析
下一篇: 2013年化妆品行业年度盘点
返回